News center

Extremely love and achieve value together

教室照明越亮越好?

发布时间:

2020-11-23 10:31


1、基本情况

目前,我国各年龄段学生视力的视觉健康恶化形势不断加剧,近视率逐年攀升并呈低龄化倾向,青少年近视发病率已经高居世界第一位。据《国民视觉健康》:我国5岁以上人群中,近视比例接近40%,相当于每三个人就有1个是近视,近视人数接近5亿人。专家们普遍认为造成学生近视的原因很多,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学校的视环境不好所造成的。

2、亮与暗到底是什么?

亮度是指发光体(反光体)表面发光(反光)强弱的物理量。人眼从一个方向观察光源,在这个方向上的光强与人眼所“见到”的光源面积之比,定义为该光源单位的亮度,即单位投影面积上的发光强度。亮度是人对光的强度的感受。它是一个主观的量。与光照度不同的,由物理定义的客观的相应的量是光强。亮度也称明度,表示色彩的明暗程度。所以,所谓的亮度和光照度有本质的区别。

大家平时感觉到,光越白,就越亮,实际上是有误区的!所以孩子书房安装照明设备或者选购台灯的时候注意,并不是越白的灯越好,并不是越亮的灯越好。

3、学校采用照明设备的缺点

光品质差
以前大多数用于教室照明的灯具大部分为荧光灯,这种照明灯具只能够满足一些基本的教室照明,但由于荧光灯管的裸露,会产生很强的“眩光”问题,不仅对教室照明产生不好的影响,也容易对老师、学生产生视觉刺激而分散注意力,长久以往将严重影响视力健康。
学校用照明光源普遍用220伏50赫兹的荧光灯,导致灯管每秒出现100次的闪烁,在不断有频闪的光源下学习,视觉系统需要不断的调节眼球瞳孔的大小来保护视网膜光强度的稳定性和成像清晰度,长时间在这种光环境下学习,必定使瞳孔括约肌因过度使用而疲劳,轻则产生眼疲劳、酸痛,重则造成视觉系统的损伤。
光源显色指数低,普通荧光灯的光谱不全,会导致色彩缺失和偏色,远远达不到国家标准Ra≥80,而照明灯具的色彩还原能力差,将直接影响孩子的辨色能力。
教室灯光色温偏高,光线偏白。国家标准规定,教室宜采用3300k-5500k色温的灯光,大多数学校教室灯光色温在6500K左右,光线偏白,容易导致学生易亢奋、易疲劳,长期引起学生眼睛近视。
平均照度及均匀度不合格,达不到国家标准
目前大多数学校教室整体照度水平不够高,教室平均照度普遍低于国家标准(国家标准≥300LX,均匀度也达不到国家标准(国家标准≥0.7);教室虽然设有黑板灯,但是黑板灯平均照度没有达到国家标准(国家标准≥500LX),黑板的均匀度也达不到国家标准(国家标准≥0.80)。
光源寿命低,光衰严重
普通荧光灯管,使用半年后就会出现光衰减,导致光通量减少亮度降低,而为了维持一定的照明亮度而选择更换灯具,则造成维护成本高和资源浪费。
传统照明耗电高
传统的荧光灯发光效率低,一般的荧光灯只有50lm/w。荧光灯是360°发光的,而在反方向发出的光基本没有作用,尽管通过灯罩反射回来但是反射效率低下。而荧光灯具中的镇流器功耗也相对较大,所以一般所说的节能灯其实并不节能。
荧光灯管危害高

荧光灯管中含有水银、荧光粉等重金属物质,如灯管破裂发生泄漏,有害物质会在教室内部长期存留,水银的挥发周期长达50年,直接危害着师生身体健康。

小结

传统教室照明的缺点:
1.光质差
2.照度水平不够高
3.光源寿命低,光衰严重
4.传统照明耗电高
5.荧光灯危害人体
 
教室的照明设计能够在生理和心理上对学生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学生在求学阶段时期,大多长时间处于教室内上课,因此学校教室的整体环境优良与否,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有着极大的影响。然而在这众多因素当中,又以教室照明最为重要,倘若教室内的灯光不足,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视力受到损害,近年来学生视力受损比例日渐升高值得我们警惕。
 
教室照明设计的缺陷通常会导致学习效率降低和精力不集中,不但使学生视力受损,更让学生求知欲望降低,对整体学习风气造成很大的影响。反之,若教室中拥有良好的照明条件,不但能有效的提升学习气氛,就心理层面而言,随时都能保持良好的专注度,对课程充满浓厚的兴趣;就生理层面而言,眼睛不再感到疲劳,且充足的照度,将有效改善近视问题。
 
良好的教室照明设计不仅对于学生有诸多利好,对于教师而言,在舒适的环境中见到学生高效率地进行学习,心理感受必然更加愉悦,因此有助于授课过程中良好互动的开展,进而提升教学品质。对于学校管理而言,明亮的教室环境可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同时对于校园安全问题,皆有积极的意义,所以教室照明对于学校整体学习坏境的塑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